为落实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人才帮扶,学校人事处精心选派了4名博士、2名硕士,到结对帮扶的白河县人社局、经贸局、统计局、环保局等单位,进行了为期50天的实践锻炼和基层驻点工作,将人才支援帮扶这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发挥人才优势 制定帮扶计划
我校以人才帮扶为聚焦点,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与白河县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和对接,根据该县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帮扶计划,明确人才帮扶任务,细化帮扶措施,提出工作要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培训等支撑,切实推进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鼓励青年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助力脱贫攻坚。截止6月底,共有80余名青年教师递交实践锻炼申请,经过层层选拔,确定35名青年教师分赴多个实践锻炼岗位。根据白河县支援帮扶的需要,学校选派了6名青年博士和硕士,助力脱贫攻坚。6月30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并且就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政策方向、基本原则和判别标准对参加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
狠抓任务落实,帮扶效果显著
今年暑期,参与驻点的青年教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立足岗位,深入了解白河县情,积极实践白河县“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与驻点单位的各项工作,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探访、开展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开展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茶学专业李冬花博士在充分了解白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实地调研茶企经营状况、茶园栽培管理以及茶叶加工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指出白河县的茶叶具有海拔高、无工业污染、含微量元素等特点,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内质上,都是绿茶中的精品。但是存在茶叶建园基础差,管理水平低;加工企业缺乏鲜叶基地,鲜叶质量无法控制;品牌名茶生产无序,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她深入茶园、茶场,开展现场培训,和茶农、车间工作人员就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等技术交换意见,就进一步提高茶园基地生产和加工水平、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建立县域品牌、发展白河县富硒茶特色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韩艳梅博士和环境工程专业蒙小俊博士通过在环保局驻点,结合资料整理、生态调研和数据分析,对白河县水质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对汉江白河段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提出了有效建议。化工专业孟现星博士和张芳硕士夫妇深入企业一线,对白河县的木瓜、黄姜等产业进行专题调研。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调研了木瓜果醋生产、黄姜生产废水处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措施,帮助企业解决木瓜果脯保质期短、黄姜生产废水利用等问题,同时,也带回了《木瓜果醋和木瓜酒长时间放置絮凝沉淀的问题》《碳基营养肥关键功能菌的培养问题》等来自于实践的研究课题。统计学专业郭楠楠硕士致力于旅游统计调研工作,为白河县旅游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充分发挥白河县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秦楚交融、独特人文风情的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生态优势,着力推进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6名驻点扶贫帮扶青年教师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帮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真正实现了学校通过开展本次挂职锻炼工作,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合作机遇、锻炼自身本领、实现自我成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学校转型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初衷与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
我校正处在转型发展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时期,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企合作是一项重要任务。结合白河县需要高校科研、人才支持的现状,根据6名青年教师暑期调研的基础资料,我校以合作项目为切入点,聚焦白河县木瓜、茶叶、旅游等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项目,建立人才队伍互聘、科研平台共建、仪器设备共享、研究成果共赢的合作机制。
我校把结对帮扶贫困县作为扶贫开发、推动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以人才帮扶助力白河县脱贫攻坚,思路清晰,队伍专业,产业带动性好,服务与研究相结合,帮扶效果显著。在推进工作中做到了目标清、路径明、措施硬、成效好,切实发挥了高校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