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要求,要“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为给我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更好、更便利的职业养成培训条件,学校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联合建立了“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http://aku.enetedu.com),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开通。免费对全校教职工开放。
现就我校教师参加校级在线学习中心培训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线学习对象
全校教职工(50岁以下(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必须参加培训且取得合格证书)。
二、本年度培训学习时间
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
三、参训教师登录方式
点击学校网站首页右下角滚动栏目中“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进入教师发展服务中心页面后点击右侧“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进入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培训中心(个人账号为报送人事处备案的电子邮箱,默认密码为:123456)。登录后修改密码并完善个人真实资料后即可选课学习。
四、选课要求
参训教师从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培训课程目录(见附件1)中选择课程(每人每年不低于两门课),报送所在院系、部门,各院系、部门结合教师任教学科及承担课程,对申报课程审核、汇总填写《2013年参加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培训课程登记汇总表》(见附件2),6月12日前报送人事处备案。
五、学习方式
培训以在线方式进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1门课程的学习周期为60天。教师必须在选课确认后60日内完成所选课程全部培训环节。学习课程门数不受限制,教师在完成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可选修更多的课程)。
六、培训管理与结业证书
1、完成培训达到结业要求的教师,由网培中心颁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高等教育司共同签发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
2、对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教师,学校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档案,并作为教师职称(职务)评聘依据。
七、几点要求:
1、学校计划3年内完成全校授课教师的轮训,此项工作从今年起将作为常规性工作,每年度开展一次。各院系应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及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核。
2、在线学习中心是我校开展教师全员、全课程、全覆盖培训的重要依托平台由于此项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们的职称申报和专业发展,请各院系、各部门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管理,及时通知教师登录选课并开始年度网络在线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学校将不定期向各院系、部门反馈教师选课学习情况,并对全校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通报。
4、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的使用方法详见“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使用手册”(附件3)。其他未尽事宜,请与人事处教师发展服务中心联系。
联系人:包立军,电话:3261706,电子邮箱:jsfzzx@aku.edu.cn。
附件1:2013年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课程目录
附件2:2013年参加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培训课程登记汇总表
附件3: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使用手册
(附件1-3在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网页“下载专区”内下载)
人事处
2013年6月3日
附: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简介
安康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全国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我校的个性化需求,形成独立命名的我校教师在线培训网站。在线学习中心内容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培训课程、培训管理系统,用于我校教师的报名选课和参训平台。在线学习中心通过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互联,实现不受时间、地点和参训人数限制的在线培训、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有效地满足了教师在职不脱岗、不调课的需求。参训教师在学校选取的课程范围内,随时报名学习,每个教师的选课数量和每门课程的参训教师的数量不受限制。
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板块:一是面向教师发展,开展师德素养、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培训;二是面向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规范、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训;三是面向课程教学,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所有课程均由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担任主讲教师。
每门培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必修内容:为一门课程的说课视频,是学员必须学习的内容。主讲教师通过视频讲解,主要介绍本门课程的定位、教学理念、难重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沿等。具体内容以各门课程内容安排为准。(2)选修内容:为通识性或辅修性教学视频,是供学员选择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学术讲座等。(3) 教学活动:为学员必须参与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沙龙、专题讨论、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及作业等。(4)特聘教授辅导:特聘教授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担任,主要针对学员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指导、主持专题研讨、开展互动交流、提供解决思路。